代碼

《建筑與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規范》GB 55030-2022于2023年4月1日正式實施,部分條文有較大調整。
1、明確防水年限及提高抗滲等級、混凝土強度,其中地下工程抗滲等級由原有P6提升到P8。
2、對比舊規,新規按類別區分為Ⅰ、Ⅱ、Ⅲ類。
Ⅱ乙類(地下工程)處甲類和丙類以外的建筑屋面。
Ⅲ丙類(地下工程)對滲漏不敏感的物品,設備使用或儲存場所,不影響正常使用的建筑地下工程。
3、地下工程基本為一級防水設防,成本會大幅度提高。在用材的選擇上有許多地方值得探究。
地下工程防水做法推薦
1、在底板防水上建議首推預鋪反粘膠膜工藝做法。在新規執行前預鋪材料本身已達到一級防水要求,滿足新規要求下可考慮增加一道水泥基滲透結晶或聚合物防水砂漿,相對來說成本較優,也可考慮無胎自粘卷材。按此工藝不設置保護層,一定程度節約工程造價。
2、地下室頂板有種植頂與非種頂之分。但經多年項目實踐,在地庫頂板不建議區分:a.植物根系屬于無規則生長,防水安全無保證。b.施工區分較難劃定及影響工期與項目品質。建議統一考慮4厚SBS耐根穿刺卷材+2厚非固化防水涂料(材料特性與基層結合度更高)
3、地下空間零坡度防排蓄水系統是一種集防水、保溫、排水、集水、阻根等功能為一體的綠色環保系統。此系統可對地下空間建筑進行全方位防護,杜絕竄水的發生,可以與結構抗滲混凝土達到 100% 粘結。并通過構造層次的合理優化,真正的做到“剛柔并濟、防排結合、節能節材、高效利用”的設計原則,是“海綿城市”、“裝配式建筑”、“新住宅”設計理念的完美應用。
4、控制線路應采用耐火銅芯線纜,報警總線、消防電話線、消防廣播線及通訊線等可選用阻燃線纜。可降低造價;
防水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建筑物內部的構造和設備不受水的侵害,從而保證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和舒適度。在新規范發布之后,防水的做法需要更加科學和嚴格,要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防水材料和方法,以達到規定的標準和要求。



